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2025年7月6日—9日,西安理工大学“智赋银州 唢韵云传”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、米脂县,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绥米唢呐”的保护和传承创新与“铭记历史,砥砺前行”红色教育为主题,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深入当地调研:数字化助力非遗焕发新生
实践队将调研重点聚焦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绥米唢呐”的保护与传承创新。
寻访传承人,深挖文化根脉:团队先后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米唢呐传承人汪世发,以及省级传承人张明虎、刘山财。汪世发深情讲述了其艺术生涯,并赠送个人专著,寄语青年一代做好传承。张明虎系统梳理了绥米唢呐的发展脉络、演奏技法及艺术风格。刘山财则通过现场演奏和讲解,生动展示了唢呐在陕北民间礼俗中的应用。队员们还参观了汪世发收藏的珍贵唢呐及相关文献史料。这些深度交流为团队建立完善的非遗档案、明确数字化平台功能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展开剩余77%对接保护机构,共商发展路径:在米脂县,实践队走访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文化馆及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。与米脂县非遗中心和文化馆的高山等座谈,深入探讨绥米唢呐传承面临的挑战和数字化时代机遇,并就后续合作达成共识,举行了签约挂牌仪式,实践队赠送了原创绥米唢呐文创产品。县文旅局对团队的调研目的与初步成果给予高度认可,表示将支持后续工作。
展示数字成果,凝聚青年力量:实践队与米脂县团委进行座谈,详细介绍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遗的目标与计划。县团委书记杜育健对团队的创新思路表示认可。队员们现场展示了自主设计开发的“唢韵云传”数字化小程序(集智能辅助练习与文化传播展示于一体),并赠送非遗主题文创产品。
街头文化宣传,探索传播新途径:在米脂中学、东街方言墙等人流密集区,实践队开展了唢呐文化宣传活动。通过知识问答互动与展示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的原创文创产品,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对绥米唢呐的认知度。
深化绥德调研,建立实践基地:在绥德县文化馆,马静波主任及工作人员引导队员们通过珍贵实物与影像资料,系统学习绥米唢呐历史源流与独特技艺。双方举行座谈,交流保护现状、挑战及数字化传播创新路径。马静波对团队研究方向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为深化校地合作,推动非遗研究与高校实践育人融合,双方共同建立了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”,致力于绥米唢呐的保护、传承与创新发展,服务地方乡村振兴。
追寻红色足迹:在革命圣地筑牢信仰根基
值此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“七七事变”88周年之际,实践队同步开展了主题红色教育活动。
杨家沟感悟历史转折:7月7日,队员们赴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,参观中共中央“十二月会议”旧址、毛泽东旧居、周恩来旧居。在此,队员们学习回顾1947年中共中央在此运筹帷幄、指挥战略反攻的光辉历史,感悟革命先辈在艰难岁月中的奋斗精神。
绥德体悟信仰力量:7月9日,实践队前往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,队员们系统学习了1924至1948年间绥德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,通过珍贵史料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中流砥柱作用。结合“七七事变”纪念日,带队现场讲授专题党课。在革命先辈雕塑前,队员们重温入党誓词,表达了赓续红色血脉、担当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。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、锤炼过硬本领、勇担时代重任。
实践结硕果 青春勇担当
此次“智赋银州 唢韵云传”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积极成效。在非遗保护方面,团队深入调研,为绥米唢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思路,成功搭建了校地合作新平台,拓展了文化传播新途径。在红色教育方面,队员们通过实地寻访和专题学习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洗礼,理想信念更加坚定。实践队表示,将把调研成果与教育感悟带回校园,积极讲好非遗故事与红色故事,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弘扬革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。
发布于:河北省汇盈配资-安全炒股配资门户-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-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